全自動割管機的工作原理
全自動割管機的工作原理主要圍繞原料輸入、定位校準、切割操作、廢料處理和質量監控等環節展開,具體如下:
原料輸入:管材通過料斗或進料裝置送入機器,通常由傳送帶或滾輪系統輸送到切管部位。部分設備具備自動裝卸管道功能,例如通過逐個送料機構和驅動機構,使管道逐個進入工作層,實現連續切割。
定位與校準:自動控制系統通過傳感器或編碼器確保管材在機器中的精確位置,結合機械結構進行校準。部分設備采用預先編程的PLC控制系統,通過定位板進行零點校準,確保切割精度。
切割操作:
機械切割:配備高速旋轉的刀片(如硬質合金或陶瓷材質),刀片以恒定或可調速度沿設定路徑切割。部分設備通過齒輪差動進給原理,實現刀具在高速旋轉刀盤上的縱向進給,完成切割。
激光切割:高能激光束經光學系統聚焦后照射管材表面,使其受熱熔化、氣化,同時以高速氣流吹走熔化或氣化物質,實現非接觸式切割。
廢料處理:切割完成后,廢料或其他不需要的部分被自動排出,以便下一個管材進入。部分設備通過行程開關控制平臺和管材的運動,實現廢料的自動分離。
質量監控:部分全自動割管機配備質量檢測系統,實時監控切口的平整度、精度等參數,確保產品質量。
控制系統:全自動割管機采用PLC可編程邏輯控制器,實現自動夾料、進刀、送料、尺寸設置、定數停機和工作計量等功能。通過預先編程,控制系統完成步進電機的供給與回程、夾具的夾緊和放松、砂輪片的切割等動作,確保每項工序達到預定指標。